首页抒情散文 正文

蝶恋花苏轼赏析(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2023-10-13 55 0条评论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4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众所周知,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兼代表人物,他一改宋词莺莺燕燕、儿女情长的风格,开豪放词风之先河,另辟蹊径,登顶巅峰。岂不知,东坡虽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蝶恋花·春景》便是苏轼的婉约代表作,清人王士祯评价,其在婉约派中的地位与柳永词不相上下。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燕子飞时”又作“燕子来时”。)

  蝶恋花苏轼赏析(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苏轼的伟大在于,总能在伤感中发现美好。“花褪残红青杏小”,春日遇花谢,凡人眼中这本是伤感之景,苏轼偏偏能跳出固有思维看到伤感背后的美好——残花掩盖之下,结出小小的青杏,何尝不是另一番风景?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哪是诗词,俨然就是一副风景画。“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又一处伤感背后的美好:常人看到的是柳絮飘零,苏轼看到的却是无数新生命的诞生,天涯海角,芳草连天。

  蝶恋花苏轼赏析(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上阕虽好,笔者却认为《蝶恋花》的绝妙之笔在下阕,如果说上阕是一幅风景画,那么下阕就是一幕电影,其中连续采用了四个蒙太奇手法(源自法语Montage,意为转场剪辑 ):虚拟镜头从墙里的秋千转到墙外的小路,又从墙外的行人转回到墙里的佳人笑,有物有人,有画面有声音,那道墙既是世俗的阻隔,也是词人幻想的大门。

  最后两句则把整首词提升了一个思想高度,“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墙外的行人还处在美好的幻想里,墙内的笑声却逐渐消失了,墙外行人纵然多情,怎奈墙内佳人却无情。

  蝶恋花苏轼赏析(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苏轼的这首《蝶恋花》,歌颂春色,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最终只得了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结果。后世学者分析认为,“笑渐不闻声渐悄”之前苏轼其实略去了一个细节。为什么墙内的声音突然消失了?那是因为墙外的行人被“佳人笑”吸引,情到深处,爬上了墙头窥探,少女被这突如其来的陌生人惊吓到,于是跑掉了。

  显然,少女误解了行人,把单纯的欣赏错当成肮脏的亵渎,这才是《蝶恋花》的真正主题。何止是少女,何止是爱情,苏轼的整个人生都处在被误解中,即便几百年过去了,这种误解仍在继续。

  蝶恋花苏轼赏析(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清朝著名文学家王闿运在评价苏轼的《蝶恋花》时说:“此则逸思,非文人所宜也。”何为“逸思”?不正经也!王闿运认为苏轼墙外偷听少女笑的行为,已经有损雅正之风,把“逸思”写进词作里,更是“非文人所宜”。

  必须强调的是,王闿运是以开明著称的文人,并非腐朽守旧之辈。开明的王闿运尚且如此误解苏轼,更何况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又有谁人知道,苏轼只是热爱自然,热爱青春,向往单纯的美好。苏轼借此影射的是更深层的误解。误解苏轼的不只有少女,还有天下人,他因误解错过的不只有爱情,还有仕途和本该更加精彩的人生。

  蝶恋花苏轼赏析(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苏轼确实是一个被极度误解的人。世人都说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实他从未反对过新法,他只是反对变得太快太急,百姓吃不消。他抨击时弊,世人就以为他对朝廷不满,用一场“乌台诗案”将他打入深渊,其实,他只是想提醒皇帝切莫急于求成,他只是想告诫新党切莫揠苗助长。事实证明,苏轼没有错,新法虽好,过急则适得其反。

  苏轼酷爱美食,世人便以为他不务正业,苏轼歌颂美女,世人便以为他贪图美色,苏轼言辞幽默,世人便以为他轻佻不庄重。《蝶恋花》中,歌颂春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这本是最真实的情感、最单纯的渴望,却被解读出“逸思”,这是苏轼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李东 网址:https://sip58.com/post/394.html 发布于 2023-10-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