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早晨曙光刚刚洒满大地,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滕州城就活跃起来。龙泉路两侧松柏花坛中挑着鸟笼的老人,荆河、小清河两岸穿行于修竹花丛中跑步的青年,河滨公园、荆河公园、三角花园、市民广场上晨练的市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清脆的鸟鸣,观看着花团锦簇的美景,无不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自豪。昔日的“光灰”城市,如今已变成一座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的园林城市。
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滕州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湿润温和,历史上就有植桑种树的悠久历史。在滕州汉画像石馆,有多块出土的汉画像石记载了古人护绿种树的历史。出土于东寺院的一块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画面内容为群鸟出没于树间,树下一人立马上攀树枝,马拴在树上,另有一人,张弓射一鸟,中间一人观看。古籍记载“城东地多山险,宜粟菽,共俗好种树,而饶于枣梨”。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期间,策马路过滕州古道时,看到古滕大地到处林木葱茏,繁花似锦,欣然写下了“林间系马集归鸦,屋上炊烟指歇家。随处风光期好语,奚儿争拾白杨花”的诗句。明万历年间,滕县知县赵邦清动员百姓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在道路两旁栽植槐树、柳树,在地埂庭院广种桑树、枣树,在官舍和公共场所种植花木,并制定了严厉的管护制度。“植树表道,自界河以南数十里柳荫蔽日,左右引泉脉为渠,艺藕花,行人出其中,香风冉冉”。一时间“山云封去马,野葛翳行旌。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由于历朝历代植树造林,才使得滕州古树成荫,花开四季。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环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第一要素,一个城市有绿才有生气,有水才有灵气。滕州市把城市作为一幅画来描,科学经营城市,力争打造成?“花之都,绿之城”,每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区120余家沿街单位全面拆墙透绿、还绿于民,使全民共享绿化成果。投资60亿元实施了荆河、小清河两岸生态休闲长廊建设,昔日蚊蝇乱飞的荒塘烂沟,如今已是鸟语花香、处处是景的城中花园。沿着河滨路散步,穿竹林、进花园,观亭榭、游芦荡,闻花香、听鸟鸣、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领略和欣赏美妙的沿河文化,凸现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古城特色。
滕州用城市的路来映衬绿,以穿城而过的河来提升绿。完成了20余条城市道路的绿化配套建设,新建、改建绿地广场13处,创建省级、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122个。启动建设了5处湿地森林公园和1.3万亩的人工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真正实现了“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向森林”,先后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爱绿更要播绿。滕州市把“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绿色、生态、健康、文化、亲和、经济”的理念,以森林生态功能为根本,形成林城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布局体系,将绿色文明贯穿于城市森林建设的各个环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村一品发展庭院经济,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66个、示范镇4个、文明生态村374个。滕州市被评为首批“全国绿色小康县”,5户家庭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
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滕州初步形成了田间林成网、山上绿成片、城市花团锦簇、村庄绿树掩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被推选为全国1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之一。市财政出资2600余万元,把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3万亩速生林收归国有,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水上森林公园。
绿色是心情,绿色更是生命。滕州市林业局奚修志局长告诉我们:没有古树就没有历史,没有大树就没有文化,没有一棵树就不可能成为一片林,没有一棵小树就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市委市政府计划在北部依托莲青山、龙山,打造“山山相连”的生态链条,形成城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在城区积极推进荆河、小清河两岸生态休闲长廊建设,形成“人”字形河流架构,打造“河河相连”的生态链条;在南部依托荆河、微山湖打造“河湖相连”的生态链条,形成纵贯东西36公里的绿色生态休闲长廊。绿色已成为滕州人推介旅游的金色名片。
森林因水而枝繁叶茂,水因森林而碧波长流。自然之美是城市建设对生态之美的追求,合理建设青山、碧水、绿树、繁花则是对城市生态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作为一个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我们是否想过为我们的下一代多留一些绿色呢?扪心自问,作为滕州人,我们为家乡的绿化实实在在地做过多少呢?山梁上那一片片绿意当中是否也有我们亲手描绘的一笔呢?只要人人爱绿护绿播绿,“花之都,绿之城”的古滕大地必将成为鲁南地区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