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抒情散文 正文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2023-10-12 6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4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北宋文坛执牛耳者,欧阳永叔是也。

  我们提到北宋文坛,首先想到的苏轼,作为无所不能的文学大家,苏轼在诗词上的造诣非同凡响。当文学进入到宋初,诗开始理性化,成为高端说理文体,下沉民间的娱乐体裁则被艳词所占据,直到苏轼开始词牌题材创新。

  但是北宋的文坛变化最大的不止诗词,诗的雅化和艳词开端自晚唐已经开始,在北宋初只是各自更进一步。实际上文坛上最大的变化是赋的逐渐消亡和散文的兴起。也就是文章的去骈体化。这正是欧阳修主导的诗文归正,得益于他手握全国科考的指挥棒,这种清正简白的文风迅速修正了骈体的浮华空洞,配合时代的兴起而清正。

  所以欧阳修位居散文大家里遴选出来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首位。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醉翁亭记》成于庆历五年。这一年,因为声援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当太守。朝堂上的失败,让他感到苦闷,但是外放脱离政治风暴中心,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所以欧阳修的心情应该是轻松中略带失意的,作为一个文人,不能为朝廷所重用,转而放荡山水之间,有身心的舒适感,也有一些些惆怅。

  《醉翁亭记》充满诗情画意的清丽格调,正是欧阳修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消融于山水酒歌之间,描绘出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体现出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了解了欧阳修当时心中所想,再来看文章,很清楚地就能体会到他是如何寓情于景、自然结合的了。

  其实最关键的一句,就是千古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就是欧阳修自称,前面提到太守“饮少辄醉”,为什么喝一点点就醉了呢?因为太守并不是缺了这口酒啊,而是喜欢这亭子周围的山水风景。这山水如此秀丽,醉翁看在眼里,醉在心里,不过借酒言醉罢了。

  这是很明白地指出,我就是借着酒意看风景而已,可暗地里呢,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也不过是抒发自己儒家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罢了。

  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既然当不了京官,那就做好一方太守,也算经世济国的本分。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醉翁亭记》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醉翁亭”的风景和由来,以及太守易醉的心情。第二部分深化写景。第三部分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四部分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其实读过我以前文章的就知道,所谓四部分精巧结构、金线提珠,无非就是律诗的“起承转合”普遍文法的放大、扩充,再通过欧阳修的文采修饰,一页千古流传的名篇成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这一段重点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之美,以及通过对醉翁亭的建造和名字来历自问自答,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这段层与层之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环环相扣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承”:这一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则概括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最后进行小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骈赋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抑扬顿挫,充满了音律的美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转”:这一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如果仍然在写景上铺陈,就会成为流水账,所以“起承转合”中的“转”要担当起转折,从描述中往中心思想过度的作用。这一段先写滁人出游的盛况,络绎不绝。再写太守宴乐,觥筹交错。太守白发苍颜,已经喝醉倒在众宾客当众。第一段就说过,太守易醉,醉在山水之间。而这里则点出太守的欢乐,是与民同乐,与下属和谐相处。易欢乐,自然浅酌即醉。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合”:最后一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你们知道跟着太守出游而开心,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大家出游开心才开心啊。这里进一步透露出太守与民同乐的心思,但是没有明说,却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我能和你们一起醉饮开心,但是我却能清楚的记得啊。这是真的醉了?当然不是。醉翁之意,终归不是在酒,而在山水之间,而在民之乐也。最后一段,不但提升了文章的主题,也合回了首段千古名句。

  为什么我要用“起承转合”来分析这篇散文?因为天下为文,以散文最不拘形格。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诗情画意、格调清丽的作品,《醉翁亭记》的精巧结构一直被后来者称赞。所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做到结构有序,同样可以写出高品来。

  欧阳修,执北宋文坛诗文风气归正之牛耳,由此可见。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同时,由于这种结构和律诗结构的契合,我们时可以试着用律诗来精炼提成出《醉翁亭记》,我们试着写一首五律概括:

  醉翁亭记

  琅琊山水秀,临涧醉翁亭。

  云雨一朝变,春秋四季明。

  往来皆父老,宴乐尽宾朋。

  同乐谁堪记?庐陵半醉翁。

  这是一首平起仄收,押新韵的五律。当然五八四十个字是根本无法体现原散文的优美,纯粹只是记录下欧阳永叔这篇散文的叙事结构,语言修辞上更加平淡,权当练笔了。

  至于《醉翁亭记》最为高妙的写景抒情结合之道,第一是明白表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是通过山水景色,百姓出游的描写反映自己深一层次的为国为民,不在乎官位高低,只求与民同乐的心情。

  一明一暗,动静相间,大家不妨多读原文加以体会。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魔术 网址:https://www.sip58.com/post/313.html 发布于 2023-10-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