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启动创建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4月30日,斗门地理斗门区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启动区此举成为白蕉海鲈产业发展又一里程碑,创建产品以及斗门区打造乡村振兴、白蕉标志保护“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海鲈又一重要举措。斗门区将用3年时间,示范实现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斗门地理把白蕉海鲈产业打造成“十四五”期间拉动珠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启动区支柱产业。

启动仪式上,创建产品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白蕉标志保护副局长高国盛为斗门区进行授牌;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合法用标企业共同签订《地理标志企业自律承诺书》;斗门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海鲈规划部署。

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合法用标企业共同签订《地理标志企业自律承诺书》。示范

作为全球最大的斗门地理海鲈生产基地、最大的启动区交易集散中心,2023年斗门区白蕉海鲈养殖面积约4万亩,创建产品年产量达16万吨,占全国海鲈养殖产量60%以上。一直以来,斗门区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白蕉海鲈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催生出集种苗繁育、养殖生产、加工仓储、冷链运输贸易于一体的超百亿级产业链,激活“百千万工程”一池春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斗门区借助“年鱼经济”东风,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建设白蕉海鲈产业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海鲈交易市场和一流的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所,做强做优“一条鱼”文章,推动白蕉海鲈向三产融合新赛道不断拓展。

下一步,斗门区将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保护、高效率运用、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坚持从强化用标企业与品牌培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提升三个方面着手,持续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完善产业配套、创造良好环境、深化文旅融合,力争打造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精品和样板,让白蕉海鲈这条致富鱼游向更大市场。

斗门区白蕉海鲈。

去年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其中,斗门区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名列其中。按照三年筹建目标,力争到2026年8月底,该示范区将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者数量达到区域生产者总数80%以上,辐射带动全区2个乡镇20多个村8万多农民就业,把白蕉海鲈产业打造成“十四五”期间拉动珠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