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战今年最强台风,珠海这些新招很关键!

每周一,政事君与你相约《珠海政事儿》,今年通过“电子地图+深度分析”,最强珠海关注珠海党政新动态,台风观察珠海政情新走向。新招

图片

2023年9月2日3时30分,于珠海而言是勇战个特殊时刻。台风“苏拉”以强台风级别在金湾沿海地区登陆,今年成为今年来登陆广东的最强珠海最强台风。连日来,台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新招众志成城,关键坚决打好打赢防台风“苏拉”硬仗,勇战实现了“不死人、今年少伤人、最强珠海少损失”的防风目标。

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硬仗!

对于珠海市民而言,“台风”是十分熟悉的字眼。特别是在2017年登陆珠海的“天鸽”,更是让大家记忆犹新。此前对于“苏拉”的预判,气象部门也作出了“存在正面袭击珠海可能”“与‘天鸽’登陆时强度相当”的“王炸级”预测。

图片

风情就是命令。8月31日、9月1日上午、9月1日晚间,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接连组织多次会商研判,调度部署防台风工作。从“‘苏拉’路径多变,防御难度大”到“‘苏拉’正向我市逐步逼近,将严重影响我市”,从“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到“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会议表述不断“升级”的背后,可以看出珠海面临的防御形势正不断趋紧。这与“苏拉”的走位大有关联:“苏拉”始终偏西,预测的登陆点也从“东部沿海”“惠来到香港一带沿海”“惠东到台山一带沿海”一再向西调整。

大战当前,三场会议在思想认识上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清醒认识当前严峻复杂的防台风形势,坚决杜绝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防御工作人命关天,越是“关键”“吃紧”时刻,越要在思想认识上拧紧发条,才能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严丝合缝、万无一失。

图片

这是一场全力以赴的硬仗!

台风防御是对一座城市应急能力的一次大考,既要立于全局精准决策、也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还要审时度势动态调整、更要狠抓落实执行到位,才能更好地踩准节点、克敌制胜。

防御指令是号令全市的一面大旗。多次会商研判中均提及要动态调整响应级别,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9月1日13时起,珠海启动防风I级应急响应,并在20时起实行公共交通停运,22时起实施全市交通管制措施。从后来2日凌晨3时30分的登陆时间点来看,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及时引导了群众避险,也为有序落实“五停”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了对群众生活生产的不利影响。

图片

被反复提及的,还有“人员转移”。“坚决果断采取措施转移重点区域、危险区域群众”“严防已转移的人员擅自返回”“扎实做好转移群众生活就医保障工作”……细看这些部署,哪怕是同一项工作,要求也在动态调整。这与该项工作推进的时间线高度契合,体现了珠海在抓严抓紧防御工作的同时,还要抓细抓实。

图片
金湾区开放的应急避难场所

突出防御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是全力以赴的应有之义。在9月1日上午的会议结束后,黄志豪来到港珠澳大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野狸岛检查指导防台风工作,关切询问需协调解决事项和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全链条、全过程排查薄弱环节。

图片

此前预报信息指出,“苏拉”登陆前后正值天文大潮,风暴增水更趋严重,沿海地区内涝风险大为增加。在政事君看来,这次检查指导,正是针对珠海海岸线绵长、海上安全防御形势严峻而作出的一次重要安排,也是珠海践行一线工作法,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体现。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硬仗!

做足“防”的文章,下足“救”的功夫。

“做好抗险救灾应急准备,加强救援人员培训”“提前预置抢险救援队伍”“着力保障交通、通信畅通和电力稳定供应”……在多次会商研判中,珠海结合防御实际,对救援工作持续提出不同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苏拉”登陆前后,珠海消防抗洪抢险专业队集结救援队员150人、冲锋舟(艇)18艘;珠海供电局组建920人应急抢修队伍、准备17辆应急发电车;珠海水控集团组织抢修队伍35支、排涝车25台、抽水泵81台……全市应急救援力量闻风而动、枕戈待旦。

珠海供电供图

在迎战台风“苏拉”期间,市公安局投入警力6600余名,全力做好应急值守、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香洲区1008名三防责任人全部到位,3000余人24小时备勤值班,200名身体素质良好的党员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一线支援;金湾区102名医护人员入驻避难场所,提供应急医疗服务;海岛各镇全体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守护海岛……

图片
香洲区供图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珠海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风目标。9月2日8时,珠海将防风应急响应降为Ⅲ级,并同步解除全市交通管制措施。

2日上午,黄志豪到金湾区,深入公园、城市主干道、企业生产车间、鱼塘等地,检查指导台风后恢复生产工作,强调要加快全市环境清理整治,扎实推进恢复生产各项工作,尽快恢复城市面貌和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图片

当天,珠海组织军警部队官兵、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等超5000人,投入吊车、铲车、运输车等机械设备超600台,围绕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四通”迅速开展修复保障工作,对受损树木等进行清理和加固,及时检查抢修受损供电、供水、通信设施,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要。

图片
斗门区消防救援队员处理潜在隐患的树木。

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铭记这场防台风硬仗中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一幕幕暖心的瞬间,一份份勇毅的担当,再次触摸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脉搏,守护好、发展好、建设好我们的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