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控棚、自动育苗、水肥一体——科技助力河西走廊现代农业春来旺

阳春时节,走进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键控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自大棚内,动育成片的苗水种苗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肥体

在党寨镇陈寨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科技玻璃智能温室内,温室环境系统电子显示屏内容不断变化,助力走廊温湿度、河西光照、现代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实时更新。农业“这个时间段温室内土壤温度是春旺20.2摄氏度,土壤湿度是50.2%。”陈寨村村民范振华边说边拿出手机。键控“现在有了农业智能化系统,棚自显示屏、手机上都能查看数据,还可以用手机远程调控温室环境。”只见他在手机App上轻点几下,补光帘、风机等温控系统接连开启,棚顶卷帘缓缓收起。

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玻璃智能温室内,村民展示手机上的智能温室操控系统。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温室的另一边,村民正在使用穴盘育苗机开展辣椒育苗。放盘、添基质、压穴、点播……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声,十秒钟不到,一盘撒播好辣椒种子的育苗盘制作完成。

“以前人工育苗一小时只能出60盘,现在用机器一小时能出600盘。用机器不但效率高、节省人工成本,种子损耗率也降低约30%。”陈寨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志波介绍说,一个育苗盘能种100多株辣椒,以前一盘成本要7元多,现在只要5元多。

张掖市气候冷凉,干旱少雨。“以前村里地块之间高低不平,浇水、施肥很费劲,种植面积也受限制。”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雪梅说,现在引入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节水、节肥、节省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

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玻璃智能温室内,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将土壤PH传感器插入土壤。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党寨镇雷寨村村民陈举国之前浇水靠大水漫灌,施肥用撒施,费时费力质量还不高。现在,他只需打开开关,便可“一键操作”,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自动施肥用不了半个小时。“我的西红柿已经长到第二穗。”他指着一排旺盛生长的西红柿株苗对记者说,依靠科技助力发展现代农业,他们家年收入增加了好几万元。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在做强设施农业上持续发力,共推广建设新型大跨度智能化日光温室示范点43个,建设双面保温钢架大棚和连栋钢架拱棚161万平方米,引入了一系列现代化科技设施设备。截至目前,仅党寨镇蔬菜种植总面积就超过5万亩,销售总额突破9.2亿元。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甘肃张掖蔬果种植产业全面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助推器,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画卷在河西走廊大地上徐徐展开。(记者宋佳、范培珅、张睿)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