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4年3月13日)

四季常开三角梅

□ 龙志球

珠海是湾韵座花城,一年四季,作品花团锦簇。年月春天,湾韵你可以去山场看火红的作品木棉;夏天,共乐园盛开的年月荷花迎接八方游客;秋天,石溪公园的湾韵桂花和龙船花争香斗艳;冬天,香山湖的作品格桑花又粉墨登场。还有凤凰花、年月紫荆花、湾韵炮仗花,作品很多很多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年月花,真叫人眼花缭乱。湾韵

我很奇怪,作品在成百上千种花卉中,年月为何偏偏选了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三角梅作为市花呢?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普普通通的三角梅,不仅是珠海的市花,也是深圳、厦门、惠州、江门的市花,甚至同时是海南的省花、海口和三亚的市花,还是赞比亚的国花。

原来它的兄弟姐妹早已遍布海角天涯!

三角梅原产巴西,因为一般有三枚花瓣且单个花瓣形状为三角形而得名。它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地,适宜生长温度为18℃-30℃,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9小时。这些条件,珠海都有。但选它做市花,更多是因为它代表着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与特区精神高度契合,所以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竟有三个选了它。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从东北南下广东。时令已近除夕,南粤大地却绿色葱茏、春意盎然,与北方一望无际的萧瑟苍黄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当大巴穿过下栅检查站之后,港湾大道两侧的景观带整洁有致、鲜花盛开,让舟车劳顿的我精神为之一振。突然,一簇玫红色的花朵,在海风轻拂中闯入我的眼帘。这种花看起来非常普通,但与旁边的美人蕉、碧冬茄相比,却多了几分野性和自信,张扬着一种浓烈的主场气概。没错,这就是三角梅!

我喜欢三角梅,特别是玫红色的那种。记得某个周末,我和儿子骑自行车出行,在梅华城市花园的菜地旁,一排排玫红色的三角梅开得热热闹闹,密密匝匝的花朵组成一堵十米长的“花墙”,气势宏大,非常抢眼。我想,要是宋祁看到此情此景,恐怕“红杏尚书”就得改名为“三角梅尚书”啦。连儿子都忍不住停下来要我赶紧给他拍照。

我喜欢三角梅,还因为它既登得了大雅之堂,也受得了孤单寂寞。你若把它培育成观赏植物,放到高档酒店、大院门口,它开得落落大方,绝对撑得住场面。同样,你若发挥它的实用价值,当作隔离带也非常合适,人民西路的隔离带就用上了,天然的绿色屏障,非常好。而在石溪公园、在凤凰山的林子里,一些散落的三角梅,叶多而花少,你来或不来,它们照样活得自由、快活。

现在,无论是情侣路、海滨公园,还是一些小区阳台,凤凰北、迎宾路甚至斗门、横琴的很多人行天桥都种上了一色的三角梅。我曾突发奇想,在凤凰北的人行天桥策划一场婚礼:新郎新娘各自从东西两侧、沿着一簇簇玫红色的三角梅上桥;到圆形桥面,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缓缓前行,然后相遇……空中俯拍,但见一对新人簇拥在一个天然的、巨大的、灿烂的花环中,多么浪漫!

歌云: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单就一朵花,开得再美也美不过几日;单就一种花,花期再长也不过几月。但三角梅不同,汪曾祺先生曾说昆明的三角梅好像一年到头老开着;在雨水充沛、温度适宜的珠海,三角梅同样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好花常开,好景就常在。而好景,就在你我的心里!

涛声给了我无限的宁静和欢乐

□ 刘 群

有人说,大海以千古不息的涛声,诉说着心中的寂寞。可是我要说,这种寂寞,却给了我无限的宁静和欢乐……

我的家在珠海拱北湾的情侣路畔,离大海仅一路之隔,窗外就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和雄伟壮丽的港珠澳大桥。

情侣路南北走向,是由步行道、绿化带和汽车道组成的一条旖旎迷人的海滨景观大道,大海在路的东面,步行道紧挨着大海,向西依次为绿化带和汽车道。

几乎是每天,我都会一次或多次穿越汽车道和绿化带,在那宽阔的、由花岗岩石板铺设的步行道上,悠然自得地散步。

白鹭就像大海的孩子,和着海涛声扇动着翅膀,在海面上飞翔;我散步的节奏,也在和着海涛声愉悦地前行……

涛声是大海的呼吸。

我与大海朝夕相处,散步间、驻足间、坐下小憩间,都在感受大海的呼吸。

据说大海的呼吸,可以调节人体内的平稳神经递质,它和森林中的鸟鸣、流水、雨滴、落叶等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样,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递质释放更多的正向情绪激素,从而帮助人们获得超乎想象的轻松与宁静。

在市区,我除了在自己家门口感受大海的呼吸,还常去香炉湾的海滩上、城市阳台对面的海滩上、爱情邮局的海滩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对面的海滩上,聆听大海的呼吸。

我坐在松软的沙滩上,观看海浪缓缓涌上岸边,用它那清澈的海水,轻轻拍打着沙滩,洗涮着每一粒沙子,然后发出“哗…哗…”的呼吸声,让洗涮后的沙子尽情地陶醉在大海的爱抚中。

由此,我敬畏大海的呼吸。我想,这呼吸不仅洗涮着沙子,也治愈着我的心。每当我的写作遇到难题或感到困惑时,便会来到海边,聆听大海的呼吸。此刻,我的心情定能获得极大的宽慰,情绪也能妥妥地恢复平静……

站在我家卧室的窗口,极目远眺,远处的岛屿,犹如一颗颗硕大的翡翠,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中——那是珠海的桂山岛、东澳岛等岛屿。因此,我决定要去这些岛屿走走,去那里感受一下大海的呼吸。

我来到东澳岛,首先登上最高处的蜜月阁观赏岛屿全景。然后来到海边,在海风夹杂着的涛声中,似乎听到曹操在朗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来到万山岛,坐在礁石上,观看海浪猛烈地撞击着礁石,那撞击的声音,像是苏东坡在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我来到外伶仃岛,望着那苍茫的大海伸向天边,天空乌云翻滚,涛声如雷,那雷声,仿佛是文天祥发出的荡气回肠、气壮山河的呐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来到……

珠海所有能够通航的岛屿,我都去过……

总之,我太喜欢我的居住环境,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充满了谢意。可以说,自2021年初搬入珠海以来,我就时常陶醉在这一妙不可言的居住环境里……

 

 

又见木棉红

□ 陈毅艺

春天里的木棉花  钟凡 摄

 

又见木棉花开。

那一棵又一棵的木棉树,那一朵又一朵绽放在枝丫梢头的木棉花,安静地站在一望无际的春天里。远远望去,这些木棉树就像一把又一把顶天立地的火炬,正燃烧着那个不曾忘却的血与火的春天……

那年的早春二月,也是在木棉花怒放的季节,南疆边陲战火纷飞。我们保家卫国,肩负使命,奋起还击。那盛开在边防线上的木棉花,无言含悲,深情致意,为义无反顾出征的将士们壮行……

又见木棉花开遍南国。我轻轻地抚摸着木棉树那粗壮的躯干,犹如轻抚着战友那沉重肃穆的墓碑。

此时此刻,我在遥远的风中,仿佛又听到了战友的歌声……

以花度年

□ 谭 杰

正式放假的第一天便关闭了设置的所有闹钟,睡到自然醒好像是近期最大的愿望和满足。

清洗厨房,打扫房间,整理衣橱,忙碌几天转眼就到了腊月廿九。过年买花是我的保留节目,在别人都还在忙着采购年货的时候,我去花店转了一圈,富贵竹、唐菖蒲、白百合、郁金香和几支粉色小玫瑰尽收囊中。怀抱一大束花招摇过市的时候,见一乡村老妇背一大背篼腊梅在街边兜售,欣喜之余立马买下一大束。

我将花束按不同色彩分别插在不同的花瓶里,放在不同的地方。腊梅被插进了一个陶罐,放在书房里。书房是我平时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或随手拿一本书躺在沙发上,怎么舒服怎么躺,或心里突有所悟写一点小文,自我欢喜一下,或什么也不做,腻歪在沙发上静静地听几支曲子。陶罐里的腊梅,枝干盘曲,虚实相映,几朵暗香,于严寒的岁末,氤氲一片清雅之气,陋室的犄角旮旯都飘荡着缕缕幽香。与之相伴,在年的热闹与喜庆之中,得一方幽逸天地,一几、一茶、一本书、一暗香,清目、养心、怡性,静候岁朝。

清代《芥子园画传》中有一题画诗“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著名画家老顽童黄永玉寥寥数笔便将这幅《插了梅花便过年》描绘得栩栩如生: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汪曾祺在其散文集《岁朝清供》里提及《插了梅花便过年》才是真正的“岁朝清供”。著名散文家、补白大师郑逸梅也曾写道:“某岁某夕,予遇沪上名士钱芥尘。钱问曰:过年忙劳何?予答曰:一切从简,插了梅花便过年。钱曰:吾更简,不插梅花亦过年。”与之相比,我好像过了一个更富足的年,我不止有梅花,更有百合、小玫瑰等相伴。如若再读一卷闲书,品一盏香茗,字里清香,徐徐漫开,和着腊梅的舒雅、清丽,那一方斗室仿佛成了芝兰之室,心生窃喜,得梅之馨香,最是人间清欢,诗也是酒,茶也入画。

窃以为我以花度年的这个爱好只是小众,殊不知自古人们就有在此时节以插花来供奉天地、祖先,且选择一些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如水仙、腊梅、天竹作为插花,以示新年如意、招祥祈福,这一习俗称为“岁朝清供”。由于岁朝清供寓意深长,“岁朝图”也就与“四君子图”“岁寒三友图”一样成为明清以来画家们常用的画题,并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任伯年、吴昌硕就偏爱画《岁朝清供图》。清供,归根结底还是看重一个清字,春节越是喧嚣喜庆,越是需要一点清淡的趣味,给烟火味正浓的春节增添了几分雅致。

用一种新的方式过年,就是换一种生活态度,或插梅入瓶,或竹下听雪,或围炉夜话,回归内心的宁静,给身心留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尘世的纷争无法逃避,心灵的羁绊无处释怀,在书房中偷享难得的闲暇,清心自养,与梅同瘦。无法在桃源生活,就让自己的心成为幽香的梅园吧!

 

秋 雨(外一首)

□ 陆 飚

当天幕打开的时候

强光照射下的舞台就小了

人物和道具都已被淹没

当背景音乐响起

我仿佛看到了一张脸

 

隐去远处的姹紫嫣红

像目光如影随形

在刚刚收敛的表情里

在雨水的反复冲刷下

仿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这是一首多么愉悦的音乐

克制而感性

就像是一个季节的分水岭

一面是狂热躁动

另一面是专注和冷静

 

暗流在传动着

向地表渗透的声音

于是我和你一起应声而落

坠落到我们最初的地方

再次融入你充满慈爱的目光里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轮回

在你无声的浸润下

土地变得冰凉而坚硬

但早已深藏足够的热量

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天

 

月光恋人

 

在我不爱人间的时候

我开始爱你

 

就像一枚硬币在飞速旋转

一面是白天 一面是黑夜

而最终落下的是你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

我感觉以前的经历

包括此刻的风雨兼程

都是为了你

 

这样想仍然不够

我必须以掌心拨开尘世

将你的影像置顶

然后在对你的冥想中入定

 

直到我无需仰视

看见你皎洁的光照亮了夜色

看见你延绵的慈悲里

众生的模样

 

在这种看得见的思念里

我们彼此忍受着孤独

因为没有了欲望

所以不再畏惧

也没有了卑微

异乡人的归心处

□ 王 响

李建束摄

对于我生活了快二十年的家乡——珠海,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异乡人”。这话看似别扭,确是实情所在。不会讲粤语,吃不惯海鲜……我与这座城市仿佛时刻格格不入。对于我这个“异乡人”来说,珠海不只是所谓的浪漫之都、百岛之市,而是一座再平凡不过的海边小城。公交车可以到达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海鲜市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每次买菜都是在做粤语听力练习,点菜时会不由自主地喊一声“唔该”,饭前习惯性地来一碗老火汤,早餐没有肠粉总会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不管如何,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异乡人”,基因上终究是被打上了独属于这座沿海城市的印记。

作为移民城市,珠海的包容与豁达是最值得称赞的。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好像明白,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建设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确实如此,我从来没有因为不会讲广东话而受到白眼,菜市场的阿姨也不会因为要和我多解释两遍就不耐烦,的士司机会用“广普”蹩脚但努力地为游客介绍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他们愿意用最开放最包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代代延续。

读大学后离开珠海,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珠海在最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上遥遥领先。“欸,这个城市气候真好,好干净的城市环境,鼻炎都没再犯过了!”这是我最愿意听到的对珠海的褒奖。一年三百多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城市绿化全国领先,这时常给我一种错觉,所有的城市都应该是绿草如茵,三角梅会开满过街天桥,交通转盘上常年有盛开的白玉兰……整座城市没有落叶的季节,都是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机。春天的时候,可以看见大朵大朵的木棉花高挂枝头,哪怕掉下来了也不妨事,很快便会被捡走然后出现在这家人的餐桌上;夏天暴晒和酷暑同时到来,但也不用慌张,宽阔的大道旁,茂盛的榕树一直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再来一碗凉茶完全不用担心中暑的风险;秋天则完全没有存在感,只是老人们嘴里终于不再唠叨“热气热气”了;珠海的冬天是旅游旺季,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像是被温室罩住的世外桃源,游客们便会如候鸟一般,纷纷涌现在这个温暖的城市,赋予这个城市最鼎沸的人声。

在人的脑海中,只有家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异乡人”的身份,让我用更加独特多元的视角观察我的家乡,并为之动容。诚然,珠海早已改头换面,或许跟我记忆中的样子有所出入,高楼鳞次栉比,街道焕然一新。在我眼里,这座城市令人心安的人情味却永远不会改变。何其幸运,虽是“异乡人”,仍有归心处。

春天的风雨(绝句小说)v 

□ 朱兴泽

客机穿行在迷茫的天空。泪水如洪,心酸在云海翻滚,她与爹的怨怼升级成咆哮的战争。

“白眼狼,我对你有求必应,问你考得咋样也不行?”

“你的问话总像冰箱的冻品又冷又硬。”

累得抽筋的急训,不满意的考研成绩成为她心头的阴影。爹除了给钱就是劈头盖脸的批评。她不听娘的劝阻,哭着痛下提前返校的决定。

骄傲与骄傲撞碰,碎裂的心痛宛若噩梦初醒。陌生冷凝于爹送别女儿的车中,失落的心在苦海扑腾。

小鸟衔着春风飞过头顶,恰似越长越大的女儿渐行渐远的驰骋。

回家,他怯望妻子风雨初晴的眼睛:“谢谢你对我臭脾气的包容。”

“快看手机,你不懂,爱你的人才有敏感易碎的心灵。”妻浅笑恬静。

手机里,女儿的道歉似盛开的梅朵,馥郁了他内心的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