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路上】汇聚力量 把乡村建设得更“和美”——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侧记

【乡村振兴在路上】

汇聚力量 把乡村建设得更“和美”

——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山清水秀生态美,宜居宜业幸福村。乡村乡村七月的振兴临夏,太子山脚下满目青翠,上力量温室大棚里采摘繁忙,汇聚和美乡间庭院错落有致,把乡风景如画的村建场推侧记和美乡村跃然眼前。

  7月20日,在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前夕,更m观摩参会者走进临夏市和临夏县乡村,建进实地观摩考察和美乡村建设成效。和美大家在交流碰撞中互学互鉴,乡村乡村汇聚起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振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的上力量磅礴力量。

  找准产业发展定位 推动农文旅融合

  九眼泉流水潺潺,水车凉亭相映成趣。在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大家驻足特色民居前,聆听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

  “全村140多家农家乐,户均收入30万元至50万元,实现群众就业1200多人。”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说,菌汤鸡、九眼泉冰煮羊羔肉、折桥麦穗包等40多种特色美食“俘获”游客味蕾,同时美食产业也带动了邻村蔬菜、养殖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美乡村建设才会有持久的内生动力。如今的临夏,“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发展”的乡村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临夏市枹罕镇青寺村的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工人正驾驶叉车搬运包装好的玫瑰,10万枝鲜切玫瑰将运往昆明花卉市场。这个现代化花卉生产基地完全达产后可年产鲜切花约6000万枝,年总产值约1.8亿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支撑。张掖市委副书记柴向前表示,将聚焦“土特产”,持续壮大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特色农庄、垂直农场、智慧果园等新业态,推动现代农业绿色生态、集约高效发展。

  “村村有特色产业,启发我们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合水县将大力发展苹果、奶羊、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积极融入‘甘味’品牌体系,加强‘古象’‘花溪谷’等区域公用品牌研发和推介,打响做靓‘合水’品牌。”合水县委副书记张宏斌说。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打造亮丽风景线

  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关乎群众的幸福感。如今,农村硬件条件好了,村子亮丽了,更多人愿意留下来,扎根“乡土”。

  “临夏县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效果明显。”兰州市西固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宏娟说,西固区要吸收好的经验做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提升人居环境。

  看到村民三五成群,围坐树下喝茶聊天,宁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波对这里的田园生活印象深刻。他说:“宁县将锚定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目标,大力破解群众上学、托育、就医、养老等难题,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群众生活舒适度。”

  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培育文明新风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临夏县以融合善治模式引导村民,健全完善村民知情大会、乡贤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10个村民自治组织,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临夏县新集镇苗家村7支文艺队和1支“村BA”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推进了各民族交流交融;在刁祁镇围场村,大事小情都由干部和群众“商量着来”……临夏乡村呈现向上、向善、团结的新气象。

  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李菊霞说:“清水县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聚民心,以强综治夯基础,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干部群众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泾川县副县长张航表示,泾川县探索提出“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径、新模式,将发挥法律法规治理效能,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让良法善治成为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编辑:马宇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