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詹安泰与潮州文化的故事

72651682384460031.jpg

詹伯慧、彭玉平、詹安州文施议对等来自国内多家高校的泰潮中国诗词研究、詹安泰文化研究学者汇聚潮州,故事讲述詹安泰与潮州文化故事。讲述 郑新培 蔡锶桐 摄

  为推进文化自强自信,讲述一代词宗詹安泰先生故事,泰潮挖掘詹安泰身上的故事潮州人精神文化特质,推进潮州文化大传播大发展,讲述23日,詹安州文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泰潮市社科联承办,故事饶平县委宣传部、讲述广东力诚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詹安州文“潮州文化大学堂”第八期——《詹安泰与潮州文化》走进饶平县汛洲岛,詹伯慧、泰潮彭玉平、施议对等来自国内多家高校的中国诗词研究、詹安泰文化研究学者参加活动。

  “潮州人杰地灵,蕴含着极大的情感和思想的张力,詹安泰的出现,与潮州长期积淀的文化关系深远。”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玉平作主旨演讲,他指出,詹安泰先生在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及书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20世纪的文坛和学术界奠定了坚实的地位。1936年,年仅34岁的詹安泰在《词学季刊》上发表《论寄托》,该文正是结合了他自己丰富的创作体验,系统梳理了常州词派的相关理论,是一部完整清理“寄托说”的理论源流与形态特征的系统性力作。“詹安泰的作品中,无论是《鹪鹩巢诗》还是《无庵词》,总体上都创作于潮州。”彭玉平说,詹安泰的诗词创作得益于潮州的江山之助,潮州文化也因有詹安泰而闪闪发光。

  “詹安泰所作诗词,每将家国身世之感寄寓其间,有着深邃的命意。而且,他的词绵丽而有疏宕之气、空灵之境及沉郁幽忧之思,在当代词坛独树一帜。”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施议对研究诗词多年,他认为,詹安泰是“岭南词宗”、20世纪十大词人之一,中国词学文化学奠基人。施议对近期总结出20世纪词学十事,“詹安泰与中国词学文化学”为其一。作为夏承焘先生的高足,施议对还分享了夏先生与詹安泰先生交往的一些往事。

  詹安泰长子、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分享了他与父亲的二三事。“从5岁起,父亲在写字的时候,我就在一旁磨墨牵纸,耳濡目染之下,积累了一点点‘童子功’。”谈起父亲的“言传身教”,詹伯慧回忆说,他高中时父亲来往的朋友大多是文学、语言学的专家学者,大人们在客厅里喝茶聊天时,他就坐在一边静静地听教,了解到很多语言学和文学的内容,为他后来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詹伯慧还分享了詹安泰与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交往缘分,详细讲述了詹安泰在韩师执教以及推荐饶宗颐到韩师任教等往事。他建议,潮州要进一步发挥名人效应,挖掘更多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市。

  “詹安泰是一位从韩师走出去的潮州文化名人,我们有义务挖掘和弘扬詹安泰的学术精神和思想。”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詹安泰研究所副所长张福清说,有关詹安泰的诗学、词学研究、文学史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研究所将进一步加强对詹安泰诗词的校注等工作,弘扬、推动詹安泰的治学和学术研究精神。

  詹安泰

  詹安泰(1902年—1967年),字祝南,号无庵,广东饶平县新丰人,20世纪中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诗词家和书法家,先后执教于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韩山师范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精于诗词的研究与创作,著有《滇南挂瓢集》《鹪鹩巢诗》《无庵词》等诗词集以及《李璟李煜词》《屈原》《离骚笺疏》等学术著述,与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并称“民国四大词人”。

本报记者 郑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