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假期返程高峰这样做可以“堵车不堵健康”

中秋国庆假期“余额”已不足。收藏10月6日,假期各地陆续迎来了假期返程高峰,返程有人开了12小时还没出省,高峰有人提前三天返程,可堵康也还是堵健堵在路上。

遇到堵车,收藏与其坐在车里无聊,假期不妨试试以下健康小妙招,返程不仅可以预防晕车,高峰还能舒缓心情。可堵康此外,堵健专家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下车活动下肢肢体,收藏以防由于长时间坐在车里不活动,假期患上“经济舱综合征”。返程

按摩穴位让人“堵车不堵心”

外出游玩,本来心情很好,但是遇上堵车,汽车一开一停,晕车后整个人都不舒服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湘力介绍了几个中医小妙招,动动手就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缓解晕车的作用。

“防止晕车所导致的恶心、呕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穴位按摩。我推荐内关穴。”李湘力说,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它是心包经的络穴,联络手少阳三焦经,通阴维脉,能够宣通三焦、醒神开窍和理气止痛。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李湘力介绍,将大拇指放置于内关穴上,指甲方向与两肌腱平行,指头有节奏地按揉穴位,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为度,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即可。

内关穴位置示意图

除了按摩穴位,李湘力建议,还可以自备一些生姜陈皮水,即生姜1片,陈皮1角,红糖少量,冲水代茶饮,以此起到健脾和胃、行气止呕的作用。

开车一族最容易出现“路怒症”,特别是在堵车的时候,人们嘴上会不停地抱怨,其他人的心情也难免受到影响。如何做到“堵车不堵心”?

李湘力推荐按摩“四关穴”,即双侧的合谷穴、太冲穴。她解释,合谷穴偏于调气,可调肺气下降。太冲穴偏于调血,可疏泄肝气。合谷穴和太冲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二者相配,可以疏肝解郁行气,畅达全身气机,使人心情舒畅。

如何正确按摩这两个穴位?

李湘力介绍,合谷穴位于手背的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揉,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按压,3分钟即可,穴位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为度。

合谷穴位置示意图

太冲穴位于足背的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李湘力建议先采用拇指点按的方式,有力、均匀、渗透按压穴位。接着用拇指指腹回旋揉按穴位,力度和缓有力,局部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即可。

太冲穴位置示意图

此外,还可以制作玫瑰花西洋参茶,选用玫瑰花3g,西洋参6g,冲水代茶饮,起到行气解郁、生津止渴的作用。

久坐不动小心“经济舱综合征”

返程路上,人们选择搭乘飞机、火车、高铁或汽车,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都免不了久坐后出现脚肿或下肢酸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壮波提醒,旅途中隐藏着一个潜在的“杀手”——经济舱综合征,需要格外留意。

“经济舱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与肢体长期制动和机舱因素有关,在医学上归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疾病。最初确诊的患者多是来自乘坐比较狭窄的经济舱座位的乘客,故而得名。

郭壮波解释,坐飞机时,旅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饮水较少,加之机舱内空气干燥,导致双下肢静脉血液容易淤积,流速减慢,逐渐凝固形成血栓。而下飞机后,血栓脱落,并伴随血液流动进入肺部或心脏的血管,引起栓塞类疾病。

“临床上,‘经济舱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休克,甚至猝死。”他说。

事实上,“经济舱综合征”并不仅仅局限于乘坐经济舱的旅客,乘坐其他长途旅行交通工具,只要是下肢长时间不活动或者活动受限,均面临着罹患“经济舱综合征”的风险。

郭壮波提醒,老年人、有静脉血栓病史人群、肿瘤患者或长期久坐人群等,都属于具有高危血栓形成风险的群体。在长途旅行期间,要及时补充水分,增加血容量。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活动下肢肢体,避免下肢长时间制动。

另外,当在有限空间中长时间不活动,出现下肢麻木或浮肿,在再次活动后出现了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