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珠海执手相牵”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黄茅海大桥合龙

  6月19日中午12时许,江门随着最后一榀钢箱梁焊接完成,珠海执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黄茅海大桥成功实现合龙,相牵江门珠海在珠江以西的黄茅海跨海通合龙黄茅海海域上顺利“执手相牵”,标志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线贯通,道项大桥为项目2024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目黄茅海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江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珠海执手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项目路线全长约31公里,相牵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黄茅海跨海通合龙设置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道项大桥其中高栏港大桥已于今年3月20日合龙。目黄茅海

  偏差2毫米以内,实现高精度合龙

  黄茅海大桥跨越黄茅海海域的珠海执手两条航道,采用3塔2跨的相牵独特设计,是一座采用独柱式双索面全漂浮体系的斜拉桥,由中铁大桥局、保利长大、中铁宝桥共同承建。大桥单孔跨径达到720米,桥梁全长2200米。全桥共计16种梁段类型,149个梁段,最重钢箱梁达420吨。

  据悉,黄茅海大桥桥面采用分体式钢箱梁设计,由两个钢箱梁及横向连接箱组成,桥面总宽50.4米,宽度在同类桥型中位居省内第一,同时这也是分体式钢箱梁在广东省内首次大规模应用。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主桥钢箱梁吊装工期正处于台风多发季,主梁施工面临极大挑战,自2023年10月黄茅海大桥第一榀钢箱梁架设成功,历时9个月,我们在气候多变的黄茅海海域‘穿针引线’,针对通航安全保障、防御台风措施、特殊梁段安装、线形控制、合龙与体系转换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深入开展了方案措施研究,最终实现合龙偏差在2毫米以内。”

  “小蛮腰”造型索塔,实现精品建造

  据了解,黄茅海大桥作为2×720米跨径3塔2跨斜拉桥,设计综合考虑索塔阻水、防撞、风阻、风振等力学作用因素,创新性采用了“小蛮腰”造型的独柱异形索塔,与已实现合龙的高栏港大桥一起形成5塔连续耸立效果。

  针对索塔施工精度控制难题,项目通过升级变截面塔柱模板自适应爬升系统、自主研发百吨级索塔节段钢筋骨架整体吊装技术及双层可调吊具等举措,实现技术的创新应用,控制对接误差,每节异形索塔施工由12天缩短至6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化力学设计,可抵抗17级台风

  项目位处南海近洋环境,超强台风高发,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也是黄茅海大桥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央分体式钢箱梁+独柱塔’方案,通过变截面改变索塔的涡脱频率,避免了单频共振问题,实现了力学与美学的协调统一,并综合多项力学设计优化创新,首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控制措施,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加速度为0.5m/s2),有效提高了结构体系刚度和抗风能力,使黄茅海大桥可抵抗17级台风。”朱超介绍到。

  发展新质生产力,延续黄茅海速度

  据了解,为了实现按期高质量建造,合理制定各标段的重要节点计划,及时排除影响施工资源发挥正常工效的因素,建设者通过排查图纸中的错漏、牵头梳理总结施工工艺重点难点、在施工全过程进行指导并作技术交流,从根本上控制了实体质量和安全有效落地,达到三座塔柱六个大悬臂吊装钢箱梁作业面的施工进度一致、双主跨同时具备合龙条件。同时采用“智慧+”信息化手段,保证施工期抗风结构稳定性。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部经理孙文晋表示:“我们通过精确模拟和智能数据采集,对钢箱梁吊装全过程实施监测;建立‘一梁八表’‘一索两表’等专控工序验收制度,不断提高施工工效和质量;经第三方检测,环焊缝一次检测合格率99%以上,桥位高强螺栓终拧扭矩一次检测合格率100%。钢箱梁吊装由10天/对缩短至5天/对,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进展顺利,黄茅海大桥合龙后,项目将开启路面施工及钢箱梁桥面铺装新篇章,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骆田子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韩冬冬

  视频 林轩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