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深圳举办

  5月24日上午,文化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一——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深圳举办。强国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建设副局长毛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宇扬出席论坛并致辞,高峰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馆长(主任)孙向辉主持论坛,论坛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陆亮做论坛总结。电影

  壹同制作创始人、导演陈思诚,质量圳举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发展分论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坛深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文化导演、强国一级演员吴京,建设猫眼娱乐CEO郑志昊,高峰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论坛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严雪峰作为嘉宾参会并发言。

  毛羽在致辞中提到,去年以来,电影行业团结奋斗砥砺而行,推动电影市场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态势,电影票房恢复至2019年的85%,人次恢复到75%,行业恢复情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毛羽从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一是尊重电影艺术规律,推动电影创作繁荣活跃;二是尊重电影产业规律,健全完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三是尊重电影管理规律,凝聚团结向上的行业力。

  与会嘉宾从新时代电影精品创作的有关思考、探索中国电影生产新格局、全球电影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思考、在新时代塑造中国英雄形象、大数据赋能下的电影宣发策略、影院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新思考、海外发行传播的启示与思考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不惧AI技术挑战 拍什么比怎么拍更重要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电影行业的冲击,陈思诚言,没有必要焦虑。“人类是万物之灵长,灵感、哲学、深邃的思考是最重要的。技术是更好地服务叙事的手段,不应被技术过多地困扰和影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去寻本溯源、探究真正意义上能与时代产生共振的内容,去思考,到底这个时代真正能走到人心的作品是什么?”陈思诚为现在文本是最重要的,剧本不仅是决定一个电影的地板,也是决定一个电影的天花板。比起好莱坞只能向未来探索,我们创作的土壤更丰富、我们更幸运,根植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沃土,各种故事类型均取得过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所以类型不会限制观众的选择,拍什么比怎么拍更重要。

  在张伟看来,AI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会颠覆和重塑电影流程,另一方面伴随着生成图像和音视频质量的提高,未来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能会越来越像、越来越逼真,在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方面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大银幕上,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英雄

  “大银幕不应只满足观众新娱乐需求,更要满足他们新的精神需求。”吴京认为,大银幕上,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英雄。

  新时代中国英雄新形象是什么样的?吴京解答道,对电影人来说,这个问题的诠释就变成要怎样塑造出新时代特色的中国英雄新形象。“英雄形象‘量’的积累已经出现。近年来,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机长、医生、女排、推销员、航天员、登山队等以往没有见到的形象,也看到跟以往不同的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形象。从创作起点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创作英雄的人,首先自己要相信英雄故事,更要相信英雄的精神。《长津湖》里的志愿军战士之所以感人,《流浪地球》中国航天人之所以动人,都源自创作团队对不同故事背景下的中国精神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崇敬。”

  《封神》让世界观众惊呼赞叹

  据严雪峰介绍,《封神》第一部自2023年9月陆续在澳新、北美、英国、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地区上映,收获广大海外观众的喜爱和支持,影片中呈现传统文化之美、中国古典之美,让全世界的观众惊呼赞叹。严雪峰透露,初步计划将该片在法国及其他法语地区的正式上映安排在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目前预约影院数量超过400间。今年6月还将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上映,7月将在俄罗斯等地上映,今年到明年年初将在日本上映。

  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电影院

  陈祉希介绍道,未来万达电影工作重心是院线年轻化、行业年轻态。根据万达观影后台的观影人数数据,20-30岁年龄段的人群数量急剧下降。要把年轻人吸引进电影院应该影院年轻化、行业年轻化、创作年轻化、人才储备年轻化。“我们必须从根源整体年轻化起来,在题材类型上追求更创新的东西,让年轻人看向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电影本体,是电影+的逻辑,在电影里有电影+,在影院里也要有电影+。”

  本届论坛由中宣部主办,紫荆文化集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协办,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执行单位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来自电影创作、企业管理、技术研究等领域的一线工作者和机构负责人,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宣传部相关同志,广东省和深圳市国有和民营电影企业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论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丁荷菲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