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中国足球还会让人绝望吗?

2020年国家队比赛没动静,国足中超联赛倒是球还闹得沸沸扬扬,从限薪到改名,人绝身心俱疲的国足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已经逐渐趋向糊弄和敷衍。

 

虽然联赛和国家队并非有着必然的球还联系,但健康的人绝联赛环境无疑是创造优秀球员的基础。中超的国足环境太过于舒适,高薪低能成为本土许多球员的球还代名词,然而金元有燃烧殆尽的人绝时候,中国职业足球的国足寒冬早已跟随着无数俱乐部的解散来临。

西媒《世界体育报》关注中国足坛限投、球还限薪后的人绝转会窗,标题是国足“过去十年来最严峻的中国足球”“目前引援支出1931万欧,是球还09/10赛季以来的最低数字”。文章指出,人绝中国足球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2015赛季,中超转会窗支出首次突破了1亿欧。

2016赛季,中超支出3.5亿欧,特谢拉转会而来。2017赛季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03亿欧。那个赛季,奥斯卡和胡尔克来到中超,两人的转会费分别是6000万欧和5000万欧。

进入2021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中国足球很冷。“潮水终将退去,我们将拥有一片洁净的海滩。”陈戌源这样憧憬着中国足球的未来。那个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在中国足协打出一套组合拳后,首先要面对的是中国足球的“年关”。

U23政策给一帮原本能力不配位的年轻球员提供了上场时间的保证,然而因此受益并获得成长的球员实在寥寥无几。U19国青征战中乙,采取“计分不计名”,一个混合了体工队体制、美国式联盟、欧洲式升降级制度的中国特色足球联赛体系跃然于纸上。指望这样一群在这种联赛环境下熏陶的30岁大叔去冲出亚洲,不是自欺欺人,是痴人说梦。

如果矮子里面拔将军,倒不如给童磊、段刘愚、朱辰杰多些出场的机会,因为本来就不见得会有什么不错的结果,就当是锻炼新人。

 

如蒿俊闵、吴曦,或者是以后还可能入选的张琳芃,除了竞技状态的下滑,心气也已大不如前。奈何青黄不接,只有吊着老将油箱里的最后一滴油,再猛踩一次油门。

 

其他再多的话也不说了,实在是乏善可陈。名单没什么新鲜感,颠来倒去还是那些人,李铁最终把球队带成什么样我都没话说,当然能好则好,踢得稀烂也不必恶言相向。李铁作为土帅有一定的执教经验,但国际赛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考验。中国足球,听天由命,不过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